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研学

课程时长:2上课时间:2023-11-28

课程价格:¥1000

课程介绍:

微信图片_20231027162206.png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时代小先生”计划重庆市示范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博物馆占地285亩,绿地面积90%以上,现存15处遗址,是现今为止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抗战遗址中保护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一处,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教育基地。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除15处抗战遗址外,以抗战时期实物为主,包括武器、设备、军服、勋章、报刊、杂志、书籍、信件、票据等文物156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850件/套。藏品种类多、价值高、极具社会教育价值。

基地配备结构合理的专职研学导师队伍,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9人,主要专业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博物馆学、播音主持、英语、阿拉伯语、旅游管理等,均符合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以及相关专业资格的要求。



十四年抗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强不屈的一页,让学生们在博物馆里与文物对话、与历史对话,培养青少年客观、全面的了解这段发生在他们祖辈身上不能忘却的历史,

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对于小学生,了解抗战知识,增强对抗战文化的认同度,形成抗战历史轮廓、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对于中学生,要知道抗战历史常识,更深刻的学习、感受抗战

文化精神内涵,勿忘国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行程介绍:

重庆大轰炸

09:00 集合


09:30 课程——重庆大轰炸

重庆大轰炸是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期间,侵华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的长达6年又10个月的无差别轰炸。其中,大规模的无差别轰炸持续3年(1939年-1941年)。6年多的轰炸造成重庆3万多人直接伤亡、6600多人间接伤亡,财务损失约100亿元法币(当时中国的法定货币),平民居住区、学校、医院、外国使领馆等均遭到轰炸。为悼念在重庆大轰炸中遇难的同胞,重庆市政府将每年6月5日定为防空警报试鸣日。每年6月5日10时30分至42分,重庆拉响12分钟防空警报,以此纪念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大轰炸”中不幸遇难的同胞,激励全市人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战备意识。2012年9月10日,重庆大轰炸15名受害者或其遗属正式起诉日本政府。2015年2月25日,东京地方法院宣判重庆大轰炸民间索赔案一审结果,188名原告败诉。

历时背景


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中国展开对日战争。11月,国军在淞沪抗战中失利,南京陷入危机,国民政府1937年11月20日起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首都。

1938年10月4日,日本正式轰炸重庆市区,从1939年1月开始,日机空袭迅速升级,对重庆的轰炸愈来愈猛烈。特别是1941年6月5日傍晚,在日机对市区长达5个多小时的疲劳轰炸中,终于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接死于轰炸人数最多的一次惨案,即较场口大隧道窒息惨案。

惨案发生后,死者多为青壮年。有的全家丧生,尸体无人认领;有的随身所带仅有一点财物亦不知去向。防空司令部派出的工兵营,整理尸体就花了近一昼夜,然后用卡车将尸体拖到朝天门河边,再改用木船装到江北黑石子去草草掩埋。

发生在80多年前的“重庆大轰炸”同“南京大屠杀”和“东北细菌战”一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华民族遭受外来侵略的一个缩影。抗战时期,重庆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遭受了日本帝国主义残酷的轰炸,重庆的百姓们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展开了反空袭的斗争。抗博保存有抗战时期在重庆最大的地下指挥中枢-防空洞,有完整的《重庆大轰炸》展陈系列,在我们的“重庆大轰炸”系列课程中结合文物实史,讲述历史故事、让文物“说话”、半自助学习以及体验拉响手摇防空警报器等方式,引导学生们了解家乡重庆的文化、历史和如今的发展成就,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更增强了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和国防教育知识。


研学内容:每个青少年都需要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所在城市的历史有清晰客观的认知,博物馆教育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以直观、生动的引导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的厚重,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和艺术审美情趣,从而加深学生对民族与国家、历史与艺术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11:30 结束

(时间节点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