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唐家河,认识扭角羚
课程时长:2上课时间:2023-11-30
课程价格:¥1000
课程介绍: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于1978年成立,是我省建立较早、建设较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首批国家示范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以保护大熊猫、川金丝猴、扭角羚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区内生物资源富集,有动物1069种,其中有大熊猫、川金丝猴、扭角羚等Ⅰ级保护动物13种;有植物2642种,其中有珙桐、红豆杉等Ⅰ级保护植物5种。唐家河是全球低海拔地区野生动物遇见率最高的地区。区内还建有自然博物馆、扭角羚体验馆、大熊猫体验馆等7座博物馆以及蛇岛自然观察步道、水淋沟顽猴生态观察步道等9条不同主题科普解说步道。以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及阴平古道文化、三国文化、川北地区当地特色饮食文化和抗战时期的红色文化为核心吸引物,在保护区实验区开展科考、科普、露营、度假、疗养、徒步、登山、探险、观光及了解历史、民俗文化的生态旅游活动。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岷山东北麓,龙门山北段的高山峡谷区,最高峰海拔3837米,相对高差2400多米,地形条件相当复杂。本区的动植物资源均比较丰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连香树、水青树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云豹、绿尾虹雉等20多种。
2015年1月,入选首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绿色名录。
研学目标:
1.观察扭角羚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了解兽类的活动对周边生态的影响。
3.学习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学会更多的探索方式。
行程介绍:
探寻唐家河扭角羚
09:00 集合
09:15 课前导引
扭角羚:羚牛,偶蹄目牛科羚牛属哺乳动物,俗称扭角羚、野山牛、盘羊。其体形粗壮。尾短。吻鼻部隆起且裸露。前额隆起,毛短而蓬松。角基粗,由头顶长出后先向上升起,又突然翻转,靠近头部,复向外伸,然后又向后弯转,近尖端又向内弯入。角黑色。侧蹄明显。额部及眼圈浅棕白色。喉、颈、肩、胸深棕色。耳壳背面近白色,腰及臀部杂有深棕黑色的毛,前肢下部前黑后白,后肢下部黑色,侧蹄有白色斑块。因体形粗壮如牛,叫声似羚羊,故名羚牛。
羚牛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西藏和云南等地;在其他国家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不丹和缅甸。羚牛栖息于25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草甸地带,纵横于悬崖峭壁之间,如履平地;喜群居,小群只有3-5头,大群20-30头,甚至多达50头;以各种树枝、竹叶、青草、籽实等为食;也有嗜盐的习性。羚牛每年7-8月发情交配,次年3-4月产仔。孕期约9个月,一般每胎一仔。平均寿命为12-15年。繁育期间,雄牛会为争取交配权进行角斗,失败者会离群且性情暴躁。
羚牛的构造介于山羊与羚羊之间,研究它们的起源对探索动物亲缘关系很有价值,加之角形特殊,姿态凶悍,也是动物园展出的稀有动物。羚牛和大熊猫、金丝猴被称为高山林区的三大珍兽。因外形奇特,羚牛被称为“六不像”。羚牛一般生性憨厚,并不十分怕人,因此容易上当被捕,数量越来越少。羚牛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易危(VU);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I级。
10:00 开始研学
通过野外寻踪、科普游戏、摄影观察、手工制作、知识讲座和观看影像资料等方式丰富中小学生对扭角羚的知识,更好的为中小学生宣传扭角羚知识。
12:00 结束
(以上时间节点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为准。)